源由
编辑
鹫宫神社拜殿(摄于2012年7月4日)
鹫宫神社本殿(摄于2012年7月4日)
据神社社传记载,鹫宫神社是由日本上古时代的传说中的民族出云族(日语:出雲族)所草创的关东最古老的大型神社,曾被称为“鹫宫大明神”、“浮岛大明神”、“大酉元祖”。
传说在日本神话时代,天穗日命及其子御子神武夷鸟命为经略东国而来到武藏国,命其侍从昌彦、昌武父子,以及人数27人的出云族部族和当地部族共同祀奉作为当地镇守的大己贵命,是为鹫宫神社之起源。当时兴建的神社就是现在神社的别宫神崎神社(日语:神崎神社)。后来日本武尊在平定东国之际,为祈愿战胜而兴建祀奉天穗日命和武夷鸟命的别宫。这座别宫就是现在神社的本殿鹫宫神社。但这些传说在《延喜式神名帐》和《六国史》里并没有记载。
历史
编辑
鹫宫神社有一别名为“土师之宫”(日语:土師の宮),因其源由另有一说为崇神天皇时代自河内国迁徙到东国的土师氏从下总国浅草沿著利根川北上移居到当地时为祀奉祖先兴建神社而得名[5]。之后当地口音经过多年的演变,当地“土师之宫”的读音“はにしのみや”逐渐演变为“鹫宫”的读音“わしのみや”。下文提到的鹫宫神社神乐“鹫宫催马乐神乐”的正式名称,即是基于“土师”之名的传承而名为“土师一流催马乐神乐”。
鹫宫神社号称为“关东最古老的大神社”,但鹫宫神社相关史料记载的最早年份是《吾妻镜》中记载的建长三年(1251年),因此一般认为这个名号缺乏根据。但当地经考古发掘发现了绳纹时代的遗迹,证实当地在上古时代便已有居民。
进入中世以后,鹫宫神社本社周边地域成为将军直属庄园太田庄,因鹫宫神社为该地总社,被作为关东的总社、镇护关东的神社而受到东国武家崇敬。据《吾妻镜》记载,建长三年(1251年)北条时赖曾前往鹫宫神社奉币(日语:奉幣)祈愿,还记载了藤原秀乡、新田义贞、古河公方、历代上杉氏的关东管领等要人前往鹫宫神社奉纳币帛(日语:幣帛)、寄进神领[注 4]、营造社殿的事迹。神社自镰仓时代到室町时代为太田庄的总社,由藤原秀乡流太田氏及其后裔小山氏(日语:小山氏)进行管理,在神社背后还曾兴建过城池栗原城。应安五年(1372年)小山氏当主小山义政(日语:小山義政)重振神社香火。位于太田庄内的中川沿岸还有许多鹫宫神社的分祀。
天正十九年(1591年),德川家康赠与神社领地400石,之后的德川幕府历代将军亦都发给神社朱印状,保障神社领地安堵(即朱印地(日语:朱印地・黒印地))。自江户时代初起到明治时代初,神社领地由秀乡流藤原姓田原氏流大内氏管治(所领约1000石)。江户时代初,大内氏在德川家光参拜日光东照宫时参与利根川渡河警备,在家光不慎坠河时将其救起。这件大功本来能为大内氏加封领地,但也许是因为当时正值关原之战战后不久的幕府尚未有馀力加封大名,便以江户城内1万石的形式赏赐大内氏。因此,后来大内氏不仅在登江户城拜谒将军时可以使用对应大名身份的侍候席(日语:侍候席),就连大内氏的用人(日语:用人)据说在江户城内也享有家老待遇。
明治元年(1868年),被明治新政府划为准敕祭社(东京十二社)之一。在明治初年的神佛分离政策寺院整理神社统合中,神社的大乘寺别当地位被废除[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