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您所在位置: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研讨班:框架和稀疏恢复概论及其应用

学术研讨班:框架和稀疏恢复概论及其应用

2016-06-12来源: 浏览次数:


学术研讨班:框架和稀疏恢复概论及其应用
Introduction of Frame and Sparse Recovery with Applications
Shidong Li (李世东)
Professor of Mathematics,San Francisco State University

华山学者讲座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简介:

框架(frames)是希尔伯特空间中基的一种扩展。其主要特性是它的冗余性。冗余性使问题变得复杂,但对很多问题的刻画更精细。本研讨班除介绍框架原理与特性外,将由浅入深依次介绍对偶框架、伪框架、融合框架的原理与特性,并结合主讲人研究工作,穿插开展对偶框架、伪框架与融合框架开放式研讨。

稀疏恢复(Sparse Recovery)理论是信息和数学交叉碰撞的典范,是近几年最具生命力的新研究方向之一。李教授近期工作是开展框架下稀疏恢复理论与应用研究,提出了零空间调整快速迭代反馈、稀疏对偶框架恢复、软阈值稀疏恢复等方法,并应用于波形恢复、阵列信号处理与SAR成像中。

时间:

2016-6-13(周一)14:30-16:00,16:15-17:45      框架、对偶框架原理与特性

2016-6-14(周二)14:30-16:00,16:15-17:45      伪框架原理与特性

2016-6-15(周三)14:30-17:00                             框架开放式研讨

2016-6-16(周四)14:30-16:00,16:15-17:45      融合框架原理与特性

2016-6-17(周五)14:30-17:00                             融合框架开放式研讨

2016-6-20(周一)14:30-16:00,16:15-17:45      稀疏恢复原理与特性

2016-6-21(周二)14:30-17:00                             稀疏恢复开放式研讨1

2016-6-22(周三)14:30-17:00                             稀疏恢复开放式研讨2

2016-6-23(周四)14:30-17:00                             框架与MIMO雷达的开放式研讨

2016-6-24(周五)14:30-17:00                             新技术开放式研讨

地点:新科技楼1602会议室

欢迎大家参与研讨班,研讨进程视实际情况酌情调整

单位:

28365be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事处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主讲人简介:

李世东教授于1993年在美国University of Maryland, Baltimore County获应用数学博士学位。李教授曾于1985年在中科院电子所获电气工程硕士,并于1989年在美国University of Maryland 获应用数学硕士。1985-1987年,李教授曾任中科院研究生院信息学院的讲师。1993-1994年,李教授就职于美国常青藤联校之一的Dartmouth College,任客座(助)教授,并与1994-1996年就职于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任客座(助)教授。从1996至今,李教授就职于美国San Francisco State University的数学系, 并于2000年获终身(tenured) 教职, 2005 年升任终身正教授。

李世东博士的科研方向包括框架和框架的延伸理论及其在信号处理和数据融合中的应用。李教授的博士论文首创了框架多尺度分析理论(Frame Multiresolution Analysis),他亦率先在世界上刻划了框架分解的最一般的形式,并推导了偶框架的一般表达式。李教授还提出并构造了多窗型Gabor分解理论(multi-Gabor expansions)以便多频信号分析的自适应性及改善时频信号分析的分辨率。伪框架理论(Pseudoframes for subspaces) 及其应用也是李教授(与合作者H. Ogawa)创立的新理论。伪框架的提出完全出于实际应用的需求,它的应用已在一些问题中构造出普通框架和基理论所不可能得到的(极有应用价值)解。李教授的较新理论成果是与合作者(P. Cassaza and G. Kutyniok)提出的融合框架理论(Fusion Frames),以及新近又提出的非正交融合框架理论。融合框架是数据融合及传感器网络应用中观察和提炼出的理论。它的应用不但可以忠实的刻画一般传感器网络系统,更重要的是可以简化大而难的大网络融合问题。李教授的最新工作是关于信号在框架下稀疏的压缩感知理论和应用。

李教授21年里连续7次荣获美国NSF基金(每次3年为期), 也同时持有美国空军研究办公室的关于压缩感知的科研项目。他持有2项美国专利,另有3项专利在审核中。


  • 上一篇文章:Professional Experiences学术报告
  • 下一篇文章:Towards Understanding the Convergence Behavior of Newton-Type Methods for Structured Con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