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神”的成语
有关“神”的成语 篇1黯然伤神àn rán shāng shén
成语解释:沮丧的样子。情绪低沉,心神忧伤。
成语出处:梁·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例
句:篝灯询母,如秋蝶黯然伤神。(清·淮阳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八仙过海,各显神通bā xiān guò hǎi,gè xiǎn shén tōng
成语解释: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一回:“正是八仙同过海,独自显神通。”
例
句:我如今与舍弟分开,这弟兄们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叫舍弟看看我的过法。(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六十八回)屏气凝神bǐng qì níng shén
成语解释:屏气:抑制呼吸;凝神:
聚精会神。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违心一致。
成语出处:《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庄子·达生》:“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例
句: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赤县神州chì
xiàn shén zhōu
成语解释:中国的别称。
成语出处:《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
例
句:凭着短剑长琴,游遍赤县神州。(元·范子安《竹叶舟》第二折)出神入化chū shén rù huà
成语解释:神、化:指神妙的境域。极其高超的境界。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我不曾出声,他连忙答
应。金圣叹:‘真正出神入化之笔’。”
例
句:不知道这位老画师是观察了多少的活虾,才能够画虾画得这样出神入化的。(秦牧《虾趣》)神色自若shén sè
zì
ruò
成语解释:自若:如常,象原来的样子。神情脸色毫无异样。形容态度镇静。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文王曰:‘嗣宗毁顿如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且有疾而饮酒食肉,固丧礼也。’籍饮啖不辍,神色自若。”
例
句:裘副主委一个个听汇报,手在小本子上作记录。现在他神色自若,脸上已一点也没有不自然的神情了。(徐迟《真迹》)大显神通dà xiǎn shén tōng
成语解释:神通:原为佛家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后指特别高超的本领。形容充分显示出高明的本领。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九回:“他三人辞了师父,在城外
大显神通。”疑神疑鬼yí shén yí guǐ
成语解释:这也怀疑,那也怀疑。形容非常多疑。
例
句:然而这么一来,却又使一些看文字不用视觉,专靠嗅觉的“文学家”疑神疑鬼。(鲁迅《准风月谈·前记》)全神贯注quán shén guàn zhù
成语解释:贯注:集中。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例
句:他指着球里嵌着的花纹,相着伊又相着花纹,全神贯注的,十分喜悦的告诉伊。(叶圣陶《伊和他》)丰神异彩fēng shén yì cǎi
成语解释:精神丰满,焕发容光。
成语出处:明·胡文焕《群音类选·〈金貂记·鄂公庆奉〉》:“尤妙,晚景逍遥,丰神异彩,德类傅伊周召。”奉若神明fèng ruò
shén míng
成语解释:奉:信奉;神明:神。崇拜得象迷信者敬神那样。形容对某些人或事物的盲目尊重。
成语出处:《左传·襄公十四年》:
“敬之如神明。”
例
句:这件事荒唐得很!这么一条小蛇,怎么把它奉若神明起来?(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八回))神魂颠倒shén hún diān dǎo
成语解释:神魂:精神,神志。精神恍惚,颠三倒四,失去常态。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六:“小娘们多有爱他的,奉得神魂颠倒,连家里也不思想。”怪力乱神guài lì
luàn shén
成语解释:指关于怪异、勇力、叛乱、鬼神之事。
成语出处:《论语·述而》: “子不语怪、力、乱、神。”
例
句:孔子不语怪力乱神,非不语也,盖有未易语者耳。(宋·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二)拘神遣将jū shén qiǎn jiàng
成语解释:拘:拘使。指力量无穷。神通广大,能指挥天兵天将。
例
句:芳官竟是个狐狸精变的,就是会拘神遣将的符咒也没有这么快。(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四回)料敌若神liào dí
ruò
shén
成语解释:形容对敌方活动预料非常准确。
成语出处:《旧唐书·郭子仪传》:“故太尉、兼中书令、上柱国、汾阳郡王、尚父子仪,天降人杰,生知王佐,训师如子,料敌如神。”心到神知xīn dào
shén zhī
成语解释:旧时指只诚心敬神,就用不到烦琐的礼仪。比喻对人表示钦佩,不必有什么虚文浮礼。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一回:“大老爷原是好养静的,已修炼成了,也算得是神仙了。太太们这么一说,就叫做‘心到神知’了。”心神恍惚xīn shén huǎng hū
成语解释: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形容精神不集中或神志不清楚。
成语出处:唐·无名氏《东阳夜怪
录》:“自虚心神恍惚,未敢遽前扪撄。”
例
句:彩云胡思乱想了一回,觉得心神恍惚,四肢软胎胎提不起来。(清·曾朴《孽海花》第十二回)抖擞精神dǒu sǒu jīng shén
成语解释:振作起精神。
例
句:飞抖擞精神,酣战吕布。连斗五十余合,不分胜负。(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回)鬼神莫测guǐ shén mò
cè
成语解释:鬼神也揣测不到。形容非常神奇奥妙,谁也摸不清底细。
成语出处:无·无名氏《马陵道》第四折:“真个军师妙算,鬼神莫测。”鬼使神差guǐ shǐ shén chāi
成语解释:使、差:指使。好象有鬼神在支使着一样,不自觉地做了原先没想到要做的事。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碧桃花》第四折:“这一场悄促促似鬼使神差。”
例
句:正是呢,这是一高兴起灶,鬼使神差来了这些人。(清·曹雪芹
《红楼梦》第四十九回)神不知,鬼不觉shén bù zhī,guǐ bù jué
成语解释:形容事情做得很秘密,没有被人发觉。神差鬼使shén chāi guǐ shǐ
成语解释:好象有鬼神在支使着一样,不自觉地做了原先没想到要做的事。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碧桃花》第四折:“这一场悄促促似鬼使神差。”
例
句:总是王四穷凶极恶,天理必除,故神差鬼使,做出这样勾当。(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九回)神道设教shén dào shè
jiào
成语解释:神道:本指天教,即神明之理,后指关于鬼神祸福之说。利用鬼神迷信作为教育手段。
成语出处:《易·观》:“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例
句:尼神道设教,假箕仙言上帝震怒,将降祸于夫人。(清·陆以湉《冷庐杂识·郑峚阳》)精神抖擞jīng
shén dǒu sǒu
成语解释:抖擞:振动,引伸为振作。形容精神振奋。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杭州光庆寺遇安禅师》:“(僧)问:‘光吞万象从师道,心月孤圆意若何?’师曰:‘抖擞精神着。’”
例
句:我则见玳筵前摆列着英雄辈,一个个精神抖擞。(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二折)精神焕发jīng shén huàn fā
成语解释:形容精神振作,情绪饱满。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莲香》:“生觉丹田火热,精神焕发。”
例
句:在故乡,我到处都可以看到那种久经战争锻炼的、在任何时候都是精神焕发斗志昂扬勇往直前的人们。(峻青《故乡杂记》)姑射神人gū yè shén rén
成语解释:姑射:山名;神人:得道的人。原指姑叶山的得到真人。后泛
指美貌女子。
成语出处:《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绰)约若处子。”
例
句:广寒仙子月中出,姑射神人雪里来。(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五)神焦鬼烂shén jiāo guǐ làn
成语解释:形容火灾惨烈,众多的人被烧死。
成语出处:唐·韩愈《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截然高周烧四垣,神焦鬼烂无逃门。”神气活现shén qì
huó
xiàn
成语解释:自以为了不起而显示出来的得意和傲慢的样子。
例
句:最怪的是那批神气活现的流氓,就象狗样。(沙汀《一个秋天晚上》)神气十足shén qì
shí
zú
成语解释: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神圣工巧shén shèng gōng qiǎo
成语解释:中医对望、闻、问、切四种方法的别称。
成语出处:《难经·神圣工巧》:“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聚精会神jù jīng huì shén
成语解释:会:集中。原指君臣协力,集思广益。后形容精神高度集中。
成语出处: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彰。”
例
句:看校样时的聚精会神,就和在写作的时候一样,因为我的目的要使它没有一个错字。(邹韬奋《经历·一个小小的过街楼》)鬼斧神工guǐ fǔ shén gōng
成语解释:象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成语出处:《庄子·达生》:“梓庆削木为鐻,鐻成,见者惊忧鬼神。”
例
句:这种编织技术,给人以“浪漫主义手法”、“鬼斧神工”的印象。(秦
牧《巧匠和竹》)料事如神liào shì
rú
shén
成语解释:形容预料事情非常准确。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回:“祭足料事,可谓如神矣。”
例
句:我又不能料事如神,除了硬挺之外,总不免要吃点小亏。(清·吴趼人《近十年之怪现状》第四回)令人神往lìng rén shén wǎng
成语解释:使人很向往。
成语出处: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第二十七卷:“今著术湮没,怅望当时蹈海之风,令人神往不已。”
例
句:景山诸乐部尝演习十番笛,第于月下听之,如云璈叠奏,令人神往。(清·钱泳《履园丛话·艺能·十番》)六神无主liù shén wú zhǔ
成语解释:六神:道家认为人的心、肺、肝、肾、脾、胆各有神灵主宰,称为六神。形容惊慌着急,没了主意,不知如何才好。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吓得知县已是六神无主,不有甚心肠去吃酒。”
例
句:那里我这个人六神无主,失张失智的。(朱自清《笑的历史·笑的历史》)鬼烂神焦guǐ làn shén jiāo
成语解释:形容火灾惨烈,众多的人被烧死。
成语出处:唐·韩愈《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截然高周烧四垣,神焦鬼烂无逃门。”形具神生xíng jù
shén shēng
成语解释:形:形体;神:精神。人的形体具备,精神随之产生。
成语出处:《荀子·天论》:“天职既立,天功既成,形具而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臧(藏)焉,夫是之谓天情。”鬼神不测guǐ shén bù cè
成语解释:测:猜想,估计。鬼神也预料不到。形容极其神奇奥妙。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瑜骇然曰:‘此人有夺天
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测之术!若留此人,乃东吴祸根也。”牛鬼蛇神niú guǐ shé shén
成语解释:牛头的鬼,蛇身的神。原形容虚幻怪诞。后比喻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坏人。
成语出处:唐·李贺《李贺集序》:“鲸吸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求神问卜qiú shén wèn bǔ
成语解释:迷信的人遇有疑难,求神鬼帮助,或靠卜卦解决。丰神绰约fēng shén chuò yuē
成语解释:绰约:形容女子体态柔美的样子。指女子体态柔美丰满。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那回观看的,何止挨山塞海,内中有两个女子,双鬟高髻,并肩而立。丰神绰约,宛然若并蒂芙蓉。”人神共愤rén shén gòng fèn
成语解释:人和神都愤恨。形容民愤极大。
成语出处:《旧唐书·于柚传》:“肆
行暴虐,人神共愤,法令不容。”
例
句:恶已贯盈,人神共愤。(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回)过化存神guò
huà
cún shén
成语解释:过:经过;存:保存,具有。圣人所到之处,人民无不被感化,而永远受其精神影响。
成语出处:《孟子·尽心上》:“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神采奕奕shén cǎi yì yì
成语解释: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过路财神guò
lù
cái shén
成语解释:比喻暂时经手大量钱财的人。神出鬼没shén chū guǐ mò
成语解释:出:出现;没:消失。象神鬼那样出没无常。形容出没无常,不可捉摸。后泛指行动变化迅速。
成语出处:《淮南子·兵略训》:“善者之动也,神出而鬼行。”
例
句:抗日游击队神出鬼没,打得日本鬼子魂飞魄散。机变如神jī
biàn rú
shén
成语解释:机变:机智、权变。机智权变,神奇莫测。
成语出处:宋·陆游《南唐书·宋齐丘传论》:“世言江南精兵十万,而长江天堑,可当十万;国老宋齐丘,机变如神,可当十万。”神而明之,存乎其人shén ér míng zhī,cún hū qí rén
成语解释:要真正明白某一事物的奥妙,在于各人的领会。
成语出处:《易·系辞上》:“纪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神工鬼斧shén gōng guǐ fǔ
成语解释:象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艺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成语出处:《庄子·达生》:“梓庆削木为鐻,鐻成,见者惊忧鬼神。”《南史·谢惠连传》:“此语有神工,非吾语也。”元·吴莱《大食瓶》诗:“晶荧龙宫献,错落鬼斧镌。”
例
句:二树画梅,题七古一篇,迭“须”字韵八十余首,神工鬼斧,愈出愈奇。(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六)神鬼莫测shén guǐ mò cè
成语解释:测:推测。事情极诡秘,神鬼也难测度。形容谁也推测不出。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诸将皆拜伏曰:‘丞相机算,神鬼莫测。’”
例
句:想到这里,他抬头一看,威虎厅离他只有五十余步了,三十秒钟后,这场吉凶难卜,神鬼难测的斗争就要开始。(曲波《林海雪原》二0神号鬼哭shén háo guǐ kū
成语解释:号:哭。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二折:“可怎生神嚎鬼哭,雾惨云昏,白日为幽。”神乎其神shén hū qí shén
成语解释:神:神妙;乎:语助词,表感叹。神秘奇妙到了极点。形容非常
奇妙神秘。
成语出处:《庄子·天地》:“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
例
句:向日闻得古人有“袖占一课”之说,真是神乎其神。(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五回)精神恍忽jīng shén huǎng hū
成语解释:恍忽:糊里糊涂的样子。形容神思不定或神志不清。
成语出处:《文选·宋玉〈神女赋〉》:“精神怳忽,若有所喜。”
例
句:在大姐失踪之后,我精神恍忽。领导上这时又要我写个大姐的简历,要进行追功。(茹志鹃《高高的白杨树》)神机妙算shén jī miào suàn
成语解释:神、妙:形容高明;机、算:指计谋。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
成语出处:《后汉书·王涣传》:“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李贤注:“智算若神也。”
例
句:(周)瑜大惊,慨然叹日:‘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精神满腹jīng shén mǎn fù
成语解释:形容富有才智,满腹经纶。
成语出处:《晋书·温峤传》:“深结钱凤,为之声誉;每曰:‘钱世仪精神满腹。’峤素有知人之称,凤闻而悦之。”
例
句:博通书传,尤精《左氏》及地理学。为人有干局,心所到则绝人远甚。故时人称其精神满腹。(《金史·李献甫传》)神龙见首不见尾shén lóng jiàn shǒu bù jiàn wěi
成语解释:原是谈诗的神韵,后比喻人的行踪诡秘,刚一露面又不见了。也比喻言辞闪烁,使人捉摸不透。
成语出处:清·赵执信《谈龙录》:“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敬若神明jìng ruò
shén míng
成语解释:神明:泛指神,像敬重
神一样敬重对方。形容对某人或某物崇拜到了极点。多用作贬义。
成语出处:《左传·襄公十四年》:“民奉其君,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官止神行guān zhǐ shén xíng
成语解释:指对某一事物有透彻的了解。
成语出处:《庄子·养生主》:“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炯炯有神jiǒng jiǒng yǒu shén
成语解释:炯炯:明亮的样子。形容人的眼睛发亮,很有精神。
成语出处:明·李开先《闲居集·九·泾野吕亚卿传》:“先生头颅圆阔,体貌丰隆,海口童颜,轮耳方面,两目炯炯有神,须虽整秀,异不多耳。”神思恍惚shén sī huǎng hū
成语解释:神思:精神,心绪;恍惚:神智不清。指心神不定,精神不集中。
成语出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一者是心中不足,二者是神思恍惚,恰合眼父子相逢,正数说当年间阻,忽然的好梦惊回。”传神阿堵chuán
shén ē dǔ
成语解释:传神:指好的文学艺术作品描绘的人物生动、逼真;阿堵:六朝人口语,即这、这个。形容用图画或文字描写人物,能得其精神。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睛)。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善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神施鬼设shén shī guǐ shè
成语解释:形容诗文十分精妙。
成语出处:唐·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神施鬼设,间见层出。”神通广大shén tōng guǎng dà
成语解释:神通:原是佛家语,指神奇的法术。法术广大无边。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
成语出处:《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诗
话·入王母地之处第十一》:“师日:‘你神通广大,去必无妨。’”
例
句:这孽畜更做你这般神通广大,也不合佛顶上大惊小怪。(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三折)神头鬼面shén tóu guǐ miàn
成语解释:比喻怪模怪样。
成语出处:明·叶盛《水东日记》卷二十六:“句雕字锼,叫噪赘牙,神头鬼面,以为新奇。”神摇意夺shén yáo yì
duó
成语解释:神:精神;意:心意;摇、夺:形容不能自持。神情为某件事物所吸引,不能自持。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画壁》:“朱注目久,不觉神摇意夺,恍然凝思,身忽飘飘,如驾云雾。”神州陆沉shén zhōu lù chén
成语解释:神州:指中国;陆沉:陆地无水而沉。中国大陆沉沦。比喻领土被敌人侵占。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
新语·轻诋》:“桓公入洛,过淮泗,践北境,与诸僚属登平乘楼,眺瞩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虚,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心弛神往xīn chí
shén wǎng
成语解释:弛:心神向往。心神奔向所向往的事物。形容一心向往。
成语出处:《隋书·史祥传》:“身在边隅,情弛魏阙。”
例
句:那美丽如画的山水真让我心弛神往。心荡神迷xīn dàng shén mí
成语解释:荡:摇动。形容心神不定,难以自持。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八回:“阳衍正在心荡神迷,一闻此语,慌忙接过芍药道:‘承女郎见爱,何福能消!但未识芳闺何处?’”鬼哭神嚎guǐ kū shén háo
成语解释:号:哭。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马陵道》
第二折:“可怎生神嚎鬼哭,雾惨云昏,白日为幽。”
例
句:此时大名城内百姓黎民,一个个鼠窜狼奔,一家家鬼哭神嚎。(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六回)心旷神怡xīn kuàng shén yí
成语解释:旷:开阔;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成语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
例
句:又登海天阁,见万顷银涛,千山削翠,心旷神怡。(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四十回)心领神会xīn lǐng shén huì
成语解释:领、会:领悟,理解。指对方没有明说,心里已经领会。
成语出处:明·吴海《送傅德谦还临川序》:“读书有得,冥然感于中,心领神会,端坐若失。”
例
句:闻语法要,辄心领神会。(明·赵弼《觉寿居士传》)心神不定xīn
shén bù
dìng
成语解释:定:安定。心里烦躁,精神不安。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三回:“便把丰儿等支开,叫刘老老坐在床前,告诉他心神不宁,如见鬼的样子。”龙马精神lóng mǎ jīng shén
成语解释:龙马:古代传说中形状象龙的骏马。比喻人精神旺盛。
成语出处:唐·李郢《上裴晋公》诗:“四朝忧国鬓如丝,龙马精神海鹤姿。”
例
句:见那些大哥哥还在龙马精神地说话,她也听不出味道,就打了两个哈欠,悄悄溜了出来。(欧阳山《三家巷》九)心照神交xīn zhào shén jiāo
成语解释:心照:心里了解;神交:忘形之交。心意投合,相知有素的友谊。
成语出处:晋·潘岳《夏侯常侍诔》:“心照神交,惟我与子。”貌合神离mào
hé
shén lí
成语解释:貌:外表;神:内心。表面上关系很密切,实际上是两条心。
成语出处:《素书·遵义》:“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
例
句:但一从我做了他的党代表之后,便由“志同道合”一变而为“貌合神离”。(郭沫若《涂家埠》)凶神恶煞xiōng shén è shà
成语解释:原指凶恶的神。后用来形容非常凶恶的人。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桃花女》第三折:“又犯着金神七煞上路,又犯着太岁,遭这般凶神恶煞,必然板僵身死了也。”
例
句:大家一看见金四和那些凶神恶煞的家丁,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马忆湘《朝阳花》第一章)捻神捻鬼niǎn shén niǎn guǐ
成语解释:形容惊慌害怕的样子。用兵如神yòng bīng rú shén
成语解释:调兵遣将如同神人。形
~ 26 ~
容善于指挥作战。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十九回:“为头一个先生,姓樊,名瑞,绰号混世魔王,能呼风唤雨,用兵如神。”
例
句: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神机妙算,用兵如神。装神弄鬼zhuāng shén nòng guǐ
成语解释:比喻玩弄手段蒙骗人。
例
句:你们别和我装神弄鬼的,什么事我不知道?(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七回)钱可通神qián kě tōng shén
成语解释:比喻金钱的魔力极大。
成语出处:唐·张固《幽闲鼓吹》卷五十二:“钱十万可通神矣,无不可回之事,吾惧祸及,不得不止。”
例
句:大小荆条,先决四十,再发有司,从公拟罪,钱可通神,法难纵你。(元·无名氏《鸳鸯被》第四折)兵贵神速bīng guì shén sù
成语解释:神速:特别迅速。用兵
~ 27 ~
贵在行动特别迅速。
成语出处:《孙子·九地》:“兵之情主速。”《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嘉言曰:‘兵贵神速。’”
例
句:兵贵神速,今夜分四路去劫大寨,杀得他只轮不返。(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七回)
有关“神”的成语 篇2日语的惯用句是日本民众在漫长的语言文化生活中逐渐创造并丰富起来的。它不仅在表达形式上生动活泼, 而且也形象地反映出日本民众的生活情趣、时尚以及他们的思维习惯, 是日本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惯用句大多都是用极简短的语言来表达, 不仅被广泛用于口头会话, 也常被用于文章之中。通过惯用句, 我们可以生动、幽默地表现出自己的情感。例如, 日语中的足を洗う (洗手不干) 、鼻毛が長い (好色) 、猫の手も借りたい (非常忙) 等等, 而汉语当中, 也有很多的惯用表达。例如, “墙头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晴天霹雳”、“对牛弹琴”。这些表达在汉语中被分别归类在谚语、成语、歇后语等之中。由于在汉语中与日语惯用句对应的比例较大的是成语, 因此本文以成语为主要的比较对象。
不少学者专家都曾对中、日文的惯用句做过比较分析, 其中绝大多数是以身体词汇为中心的。而笔者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 发现中、日文惯用句之间的关于动物的词汇也是很有趣的比较对象。例如:犬と猿の仲 (水火不容) 、猫に小判 (对牛弹琴) 、蚊の涙 (微乎其微) 、蛙の子は蛙 (龙生龙凤生凤) 。可见, 在日语和汉语之间, 表达意思相同的惯用句所使用的动物词汇是有不同的。从这一点上说, 对中、日与动物有关的惯用句做一个归纳和分析, 对日语学习者来说是有必要的。
本文以日语常用惯用句词典中收录的惯用句为调查对象, 从中找出了与动物有关的惯用句231个;以汉语《通用成语词典》中的收录的成语为对象, 从中找出了与动物有关的成语惯用句124个;以这些惯用句作为例子, 重新整理归纳之后, 找到了两者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并试图从文化等角度来寻求其中的原因。
一、中、日语成语中的相同之处
(一) 有相同的表达方式
例如:汉语
井の中の蛙 (井底之蛙) 蟻の穴から堤も崩れる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俎上の魚 (俎上肉) 虎に翼 (如虎添翼) 牛に経文 (对牛弹琴) 塞翁が馬 (塞翁失马) 虎の威を借りる狐 (狐假虎威)
(二) 动物词汇来源广泛
例如:汉语
一马当先亡羊补牢门可罗雀风声鹤唳打草惊蛇龙飞凤舞鸟语花香杀鸡取卵鹦鹉学舌噤若寒蝉
日语
足元から鳥が立つ頭の上の蝿も追えない鼠が塩を引く後の雁が先になる虻蜂取らず蟻の穴からも堤も崩れる蛙の子も蛙狐と狸の化かしあい犬に論語鰯の頭も信心から鵜呑みにする
(三) 动物词汇使用时所含的意义褒贬一致
在汉语中, 有“鹤发童颜”一词, 而在日语里, 有「鶴は千年、亀は万年」的说法。相似的说法请看下面一组:
虎の子 (珍贵的东西, 宝贝) 時に遭えば鼠も虎になる (耗子逢时也能成老虎) 馬を牛に乗り換える (弃优择劣)
而汉语中, 有“生龙活虎”、“鼠目寸光”、“马到成功”等等。对于“虎”“马”等动物词汇赋予了褒义的含义, 而“鼠”这样的动物, 中、日文中的惯用句里都赋予了贬义之意。
二、中、日语成语中的不同之处
(一) 汉日语惯用句的字数不同
汉语的惯用句以成语为例, 成语多为四字。而其他的, 如“拍马屁”、“背黑锅”等等多为三字。可以说, 汉语的惯用句字数相对固定。与此相对, 日语中的惯用句没有固定字数, 如上所举之例, 「魚は鯛」、「兔に祭文」、「雉も鳴かずば撃たれまい」等, 有三字, 也有四字或者更多字数, 没有一定的规律。
(二) 惯用句中使用的动物词汇有不同的倾向
汉语惯用句方面, 在《通用成语词典》中的123个关于动物的成语惯用句中, 有26个中包含了“马”, 13个包含了“虎”, 依次为“龙”, “牛”, “鸡”, “狗”等。
日语惯用句方面, 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常出现在惯用句里。例如:鯰、蛭、蛤、泥鰌、鱓、鯖、鰯、鯉、蛙、鰻、蝦、鯛、鰹等等。
(三) 惯用句中出现的动物词汇所含的意义褒贬不一致
如前所述, 中、日文中的惯用句中的动物词汇所含的意义褒贬一致的例子为数不少。但是也存在众多的褒贬意义不同的现象。例如下面一组例子。
烏のお灸 (小儿烂嘴疮) 烏の行水 (蜻蜓点水)
烏のぬれ羽色 (头发乌黑发亮, 象乌鸦沾水的羽毛)
亀の甲より年の功 (姜还是老的辣)
上面列举的日语惯用句中出现了「烏」 (乌鸦) 、「亀」 (乌龟) , 而惯用句本身并没有贬义之意, 甚至有褒义的表达。而这两种动物在汉语的惯用句中出现时, 例如爱屋及乌、缩头乌龟等, 有贬义之意。
类似的例子还有“虫”。日语中「虫がいい」表示自私自利。而在汉语用于贬义的较少。
(四) 汉日语中都有自己特色的动物词汇表达
汉语中关于“龙凤”的惯用句相当丰富。例如:龙飞凤舞、龙争虎斗、龙潭虎穴、乘龙快婿、龟龙麟凤、凤髓龙肝、凤子龙孙等等。这种表达方式在日语中甚少出现。
日语中「鳩が豆鉄砲を食ったよう」 (惊慌失措) 、「鳩に三枝の礼あり」 (有礼貌) 「虫が起こる」 (抽风) 、「虫が嫌う」 (不喜欢) 、「虫が鎮まる」 (消气) 等说法。前者的“鸽”在汉语惯用句中几乎没有出现过。而“虫”在汉语惯用句中也不在表达人的情感上使用。
三、日语和汉语中惯用句表达方式异同分析
日语和汉语都有大量的和动物有关的惯用句, 这些惯用句言简意赅, 形象生动, 并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因为人和动物共同生存在同一个地球上, 因此在人类的语言中出现大量和动物有关的词汇也是必然的。但是由于不同国家的地理环境、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审美标准不同, 在惯用句中的动物词汇的特点也存在差异。通过上述的比较分析, 我们清楚地找到了汉语和日语惯用句在关于动物词汇之间的异同。想从几个方面来讨论一下存在异同的原因。
(一) 文化背景有相似之处
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都生活在东亚的土地上, 并且两国自古以来交往频繁。因此两国人民的文化背景会存在一些共性。这种共性使人们形成了一些共识。另外, 由于日本文化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深受汉文化的影响, 日本民族和汉民族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相似性更高。体现在关于动物的惯用句上的便是, 许多动物的文化内涵在中日两国人民的文化认识上是一致的。
例如上述所举的例子, 关于“虎”这种动物, 无论是中国人民还是日本人民都会想到它的威武、凶猛。而“鼠”, 在中国和日本都是非常不受欢迎的动物。日本人民认为老鼠胆小, 猥琐, 所以有「頭の黒い鼠」 (家贼) 的说法。而在中国, 人们也有同样的看法, 例如:贼眉鼠眼, 用来形容人的长相猥琐。汉语中有“胆小如鼠”, 日语中有「鼠のように臆病」 (胆小如鼠) 。又如中日两国人民都认为“猪”是一种懒又笨的动物, 而“羊”却代表温顺善良, “兔”则是机敏迅速的形象。可见在大的生活背景相同的情况下, 惯用句中的关于动物的部分还是存在不少相同的表达习惯。
(二) 文化之间有差异冲突
虽然中日之间有一部分文化是重合的, 但是中国和日本毕竟是两个不同的国家。中国是大陆国家, 而日本是岛国。因此地理环境, 价值观念, 风俗习惯都有不同。汉语和日语也各有自己的民族特性, 它们对某一些动物的文化理解会有偏差。
例如“龟”, 中日两国人民都把它看成是长寿的象征, 但是在汉语中除了用于褒义的, 如龟鹤遐龄。还有在惯用句中出现“千年乌龟万年王八”来骂人的说法。相反, 如上所举的例子, 日语中的「亀」的褒义色彩较浓。在日本人看来, 龟是很吉利的动物, 也是吉祥长寿的象征。所以就有「亀の年を鶴がうらやむ」 (鹤嫉妒乌龟的长寿, 贪得无厌之意) 。
此外, 上面的例子中提到的「烏」 (乌鸦) 在中日两国人民的理解中也有较大差异。在中国, 乌鸦和喜鹊是代表相反含义的动物。喜鹊是报喜之鸟, 是喜庆的象征, 能给人们带来好运气, 而乌鸦确是不吉利的象征, 经常和死亡、恐惧及厄运联系在一起。乌鸦的啼叫也被认为是凶兆, 人们认为乌鸦的叫唤会带走人的性命, 抽走人的灵魂, 因此乌鸦是被中国人讨厌的动物。“爱屋及乌”, “天下乌鸦一般黑”中的乌鸦都是让人很反感的。而在日本, 乌鸦却是受到尊敬的鸟。据说日本人在处理垃圾时, 都会为乌鸦考虑, 把乌鸦能够食用的垃圾分开装袋以供乌鸦享用, 以致于乌鸦中也出现了“上班族”:为了能吃到不同地区的新鲜垃圾, 乌鸦们每天都很忙碌。另外, 在动漫作品中也经常出现乌鸦的身影, 而它并不会带来什么坏运气。日本人认为乌鸦的叫声淳朴, 而喜鹊反倒是因为“喳喳”声, 被日本人看成是爱搬弄是非的长舌妇, 不受欢迎。所以在日语惯用句中就出现了前面提到的「烏のぬれ羽色」 (头发乌黑发亮, 象乌鸦沾水的羽毛) 。
类似的这种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的不同的惯用句还有很多:
虫がいい (自私自利) 雀の涙 (微乎其微) 蛙の面に水 (满不在乎)
馬が合う (投缘) 猫の手も借りたい (人手不足) 犬と猿 (水火不容)
(三) 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
在部分关于动物的惯用句中, 中日两国用不同的动物形象来表达了同一种意思。例如, 汉语中的“对牛弹琴”, 日语中有多种表达, 分别是:猫に小判, 牛に経文, 豚に真珠, 馬の耳に念仏, 犬に論語, 等。
另外, 汉语的“山中无老虎, 猴子称霸王”, 日语中有「鳥なき里の蝙蝠」。汉语的“守株待兔”, 日语中有「柳の下にいつも泥鰌はおらぬ」等等。
除此之外, 在上述的比较之中, 提到了鯰、蛭、蛤、泥鰌、鱓、鯖、鰯、鯉、蛙、鰻、蝦、鯛、鰹等等词汇。例如:
蛙の子も蛙, 鰻の寝床, 蝦で鯛を釣る, 鯖を読む, 鯰に瓢箪, 蛞蝓に塩, 等。
由于日本四面临海, 陆地面积狭小, 日本人的食物中鱼类产品占了很大比例, 因此创造出了很多和鱼类相关的惯用句。而中国由于地处亚洲大陆, 中国人长期生活在农耕文化和畜牧文化之中, 因此对陆地动物更为熟悉。所以汉语中和“马”、“牛”相关的惯用句则较常见。
四、结语
本文以与动物有关的惯用句为例, 试探比较了汉日语惯用句。通过比较分析, 从文化的角度探讨了异同点存在的原因。中日两国由于文化的差异, 对动物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因此, 要想更好地理解日语惯用句, 我们必须熟悉不同文化下动物的文化内涵。只有这样, 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惯用句。
作者简介:张敏 (1983-) , 女, 江西玉山人, 研究生在读, 讲师, 日本文化方向。
摘要:随着中国与日本交流越来越频繁, 在中国学习日语的人也越来越多。在日本, 学习中文的热情也很高涨。自古以来, 中国的汉语与日语文字之间就有着紧密的联系。日语从五十音图到各种短语表达, 都借鉴了汉字, 深受汉语的影响。因此, 学习日语的中国人总是不自觉地受到母语汉字的影响, 从字的表面来理解日语, 这也造成了不少的错误影响。而在这之中, 最为典型之一便是惯用句。
有关龙的成语故事 篇31.画龙点睛:
传说中国古代有一个叫张僧繇的画家,他在一个寺院的墙上画了四条龙,这四条龙都没画上眼睛。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给龙画上眼睛呢?他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去。听的人不相信,偏要让他画上。张僧繇没有办法,只好用毛笔在龙头上点上了眼睛。谁知道,刚点完两条龙的眼睛天上就电闪雷鸣,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墙壁也被震破了,那两条龙腾空而起,飞到天上去了,墙上就只剩下没点眼睛的两条龙了。
画龙点睛赞美了画家画龙的技艺。
画龙点睛现在已成为一句成语。比喻说话和作文时加上一两句关键的话,使内容更加精辟有力。
2.叶(shè)公好龙
春秋时期,陈国有个叶公,他非常喜爱龙,他家里的梁、柱、门、窗和日用摆设上都雕刻着龙,连衣服被子上也绣着龙,屋里的墙壁上也画着龙,叶公的家简直成了龙的世界。天上的真龙知道了,很感动,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这条真龙的龙头从窗口伸进来,尾巴拖到客堂里。谁知叶公一见到真龙,吓坏了,呼叫着逃走了。
原来,叶公爱的不是真龙,而是似龙非龙的假龙。
叶公好龙比喻表面爱好某种事物,而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
3.屠龙之技
从前,有个人一心想学到一种出奇的本领。他听说支离益会宰龙,心想:这可是世上罕见的本领。于是他就去拜支离益做老师。他学呀学,学了整整三年,把家产都折腾光了,才把宰龙的本领学到手。可是本领学到手又有什么用呢?天下根本没有龙,他那绝妙的本领到哪儿去施展呢?
“屠龙之技”比喻毫无实际用途的本领。
4.鲤鱼跳龙门
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指的是黄河从壶口咆哮而下的晋陕大峡谷的最窄处的龙门,今称禹门口),就会变化成龙。除了个别的跳过去化为龙以外,大多数都过不去。凡是跳不过去从空中摔下来的,额头上就落一个黑疤。直到今天,这个黑疤还长在黄河鲤鱼的额头上。
后来,唐朝大诗人李白专门为这件事写了一首诗:“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5.笔走龙蛇
唐朝贺知章在家宴请宾客,座中有诗仙李白、僧人怀素等。酒过三巡,贺知章请李白作诗助兴,李白推辞说:“还是请怀素上人挥毫助兴吧。”贺知章说:“那就李白赋诗,怀素挥毫,珠联璧合吧!”怀素自知盛情难却,几杯酒下肚,便开始挥毫如飞,一旁李白也开始朗朗诵来:“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吾师醉后倚绳休,起来向笔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时时只见龙蛇走……”自此“笔走龙蛇”成为形容书法笔势矫健、洒脱的专用成语。
笔走龙蛇,指笔一挥动就呈现出龙蛇舞动的神态。比喻草书的笔势矫健生动。
有关带马的成语_成语 篇4
以渴服马 使马忍渴受训,从人驱遣。比喻用苛政治民,不能使人真心顺服。
以鹿为马 把鹿说成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
一马一鞍 比喻一夫一妻,白头偕老。
以毛相马 根据毛色判断马的优劣。比喻从表面上看问题,其所得认识往往与实际不符。
饮马长江 在长江边给战马喝水。谓渡江南下进行征伐。
饮马投钱 比喻为人廉洁,不损公肥私。
跃马扬鞭 跳上马背,扬起鞭子。形容勇往直前。
跃马弯弓 〖释义〗驰马盘旋,张弓要射。形容摆开架势,准备作战。后比喻故做惊人的姿态,实际上并不立即行动。
衣马轻肥 穿着轻暖的皮袍,坐着由肥马驾的车。形容生活的豪华。
倚马千言 倚马:靠着战马。倚靠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千言立就。形容才思敏捷。
心猿意马 心意好象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形容心里东想西想,安静不下来。
鲜车怒马 怒:气势强盛。崭新的车,肥壮的马。形容服用讲究,生活豪华。
香车宝马 华丽的车子,珍贵的宝马。指考究的车骑。
下马看花 比喻停下来,深入实际,认真调查研究。
下马威 原指官吏初到任时对下属显示的威风,后泛指一开始就向对方显示自己的威力。
信马由缰 骑着马无目的地闲逛。比喻随便走走。
悬崖勒马 悬崖:高而陡的山崖;勒马:收住缰绳,使马停步。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
洗兵牧马 洗擦兵器,喂养战马。指做好作战准备。
下马冯妇 以之比喻重操旧业的人。
鲜车健马 见“鲜车怒马”。
鲜衣良马 见“鲜衣怒马”。
鲜衣怒马 美服壮马。谓服饰豪奢。
效犬马力 效劳的谦词。意思是效犬马之劳。
儿童节的成语:有关数字的成语 篇5一唱一和、一呼百应、一干二净、一举两得、一落千丈、一模一样、一暴十寒
一心一意、一败涂地、一本正经、一臂之力、一尘不染、一见如故、一箭双雕、一脉相承、一目了然、一窍不通、一视同仁、一泻千里、一草一木、一成不变、一帆风顺、一鼓作气、一哄而散、一如既往、一丝不苟、一言难尽、一衣带水、一朝一夕、一针见血、一知半解、一表人才、一波三折、一步登天、一筹莫展、一触即发、一刀两断、一技之长、一蹶不振、一劳永逸、一鸣惊人、一念之差、一贫如洗、一气呵成、一清二白、一扫而空、一息尚存、一相情愿、略胜一筹、两败俱伤、两虎相斗、两面三刀、两全其美、两小无猜、两袖清风、进退两难、三长两短、三顾茅庐、三令五申、三生有幸、三思而行、三头六臂、三心二意、三言两语、半夜三更、入木三分、火冒三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我们精心为大家准备的儿童节的成语,希望符合大家的实际需要。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小学频道。相关推荐关于六一儿童节的成语及解释六一儿童节的成语及解释:活蹦乱跳
有关团结的成语 篇6众志成城
同心协力 同舟共济 雪中送炭
爱人以德 助人为乐煮粥焚须 忠信乐易 亲去骨肉
亲如手足 情同手足情深潭水 雪中送炭解衣推食 奔走之友 不分彼此 布衣之交同心协力称兄道弟
赤心相待 打成一片 打得火热道义之交分甘共苦
甘苦与共肝胆相照高义薄云管鲍之交患难之交 金龟换酒金兰之友兰友瓜戚 民胞物与莫逆之交 契若金兰人扶人兴 仁民爱物 仁义道德如兄如弟
深情厚谊负荆请罪胜友如云 式好之情 视同手足
视为知己 手足之情同窗之情 同舟共济推襟送抱
刎颈之交四海之内皆兄弟
古诗词 无 衣
【诗经·国风·秦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谚语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先秦·孟子
?
2、团结就是力量。——谚语
?
3、一个人像一块砖砌在大礼堂的墙里,是谁也动不得的;但是丢在路上,挡人走路是 要被人一脚踢开的。——艾思奇
?
4、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俗语
?
5、二人同心,其力断金。——《易经》
?
6、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吕氏春秋》
?
7、民齐者强。——荀况
?
8、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薛宣 ?
9、聪明人与朋友同行,步调总是齐一的。——法国谚语
?
10、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伊索
?
11、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拉封丹
?
12、上下同欲者胜。——孙武
?
13、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奥斯特 洛夫斯基
?
14、人心齐,泰山移。——中国谚语
?
15、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三国.孙 权
?
16、五人团结一只虎,十人团结一条龙,百人团结像泰山。——邓中夏
?
17、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 起,几乎是万能的。——美.韦伯斯特
?
18、凡是经过考验的朋友,就应该把他们紧紧地团结在你的周围。——英.莎士比亚
?
19、团结就有力量和智慧,没有诚意实行平等或平等不充分,就不可能有持久而真诚 的团结。——英.欧文
?20、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逊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 成许多事业。——德.叔本华
?
21、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合群永远 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德.歌德
?
22、中国的问题,稳定需要团结,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 搞不成。稳定需要团结,才能稳定。要使社会长期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党与人民群 众钢铁般的团结。——邓小平
?
23、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就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 基本保证。在当前,加强党的团结,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团结,具有特殊意义。— —毛泽东
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把他自己和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雷锋
人民是土壤,它含有一切事物发展所必须的生命汁液;而个人则是这土壤上的花朵与果实。—— 别林斯基
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 马克思
有关“神”的成语 篇7《神的一滴》选自《瓦尔登湖》, 作品冗长难读、辞句晦涩倒在其次, 单说那份安静的阅读心境便很难求。在我读过的书中, 《瓦尔登湖》是个异数。屡次徒然而返, 偶尔的浸入也只是灵光一闪。译者徐迟在《〈瓦尔登湖〉译序》的开头是这样说的:“你能把你的心安静下来吗?如果你的心并没有安静下来, 我说, 你也许最好是先把你的心安静下来, 然后你再打开这本书, 否则你也许会读不下去……”
这样的一篇“静静的文章”, 该怎么教、怎么学呢?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静心品读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方式, 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对自主学习的认识上来说, 教师要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 要在课堂中创设和谐的氛围, 要学会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从对学生自主学习内在潜能的挖掘上说, 教师要注重挖掘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阅读求知的潜能”“表达交流的潜能”“探究创造的潜能”和“自我完善的潜能”。
然而有一种误解是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简化为讨论:全班讨论, 大组讨论, 小组讨论, 甚至以为“无讨论不成好课”。同时, 把语文的人文性、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曲解为抛开语文特质而进行品德和价值观教育, 只重“道”而忽视“文”, 不管文字、文句、文章, 直奔主题, 甚至只要抓一点与文章相关的思想内容, 就由此展开讨论、拓展, 让学生谈认识、抒豪情、说壮志、表决心。这样, 语文的“人文性”好像体现了, 学生的“主体”仿佛尊重了, 然而那只是对文章的“外衣”漂亮与否的一种浅层评价, 至于文章的内涵、感情等, 学生无从感悟, 以至于使语文课迷失在教学内容的偏差、杂乱之中。所以, 我们要防止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流于形式, 不能因为追求表现的热闹而剥夺了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地、静静地思考的权利。
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 她不是太张扬的, 而是含蓄的、有深刻内蕴的, 唯有全身心地沉浸于文本、浸染于语境中, 方能知其意、得其趣、悟其神。如果课堂太浮华、太功利则容易肤浅, 只会吃力不讨好。
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类最沉静的工作。阅读与写作的能力是从阅读与写作的实践中得来的, 而我们总是在花大量的精力“教”, “教”学生学会阅读, “教”学生学会写作, 这一个极为好听的“教”字不知坏了多少好事。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 关于怎样读书的话说得够多了, 而偏偏不给学生静下心来读书的时间;关于如何写作的话也说得够多了, 学生却怎么也写不出好文章来。
静心读书, 这是语文课堂上一件最容易操作却也最不易做到的事件, 伴随着静静的阅读, 必然是深深的思索。学生只有静下心来, 沉浸于文本之中, 才能调动起个人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 并从不同的角度对文本作出不同的解读, 从而产生独特的体验。只有这样, 才会使文字符号所代表的客观实物的图像在学生脑海中越来越清晰, 才能使他们越来越深入地走进语言文字描绘的境界之中, 感悟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二、“此时无声胜有声”———追求语文本体的回归
中学语文课本中有古今中外的众多美文。那些含蓄内敛、隽永深邃的文章最适合我们去静静地教、静静地学。
沉静, 让课堂留有学生亲近文本、展开对话的时空, 让每个学生都能与文本“零距离”接触, 并从一个句子、一个词、一个字乃至一个标点中去涵泳、体味语言, 真正与作者进行对话。
(一) 静听
对于一篇经典的文章, 我们要很好地进入文本和作者对话、交流, 就要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有教师说, 上《神的一滴》最好是在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 沐浴着阳光、和风, 然后再慢慢地去解读它。这样的设想过于理想化, 并不容易做到。那我们怎样来设置一个适合阅读的情境呢?最容易操作也非常实用的方法就是静听, 用听觉以及想象、联想给学生创造一个诗情画意的场景。我们可以一边播放优美的音乐, 一边让学生默读文章。如在学习《再别康桥》时, 配上舒缓的音乐及康桥的有关图片或者一些优美的风景画面, 会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 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内涵。在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时, 配上旋律优美的小提琴协奏曲以及一些色彩绚丽、图案抽象、能给人以梦幻般感觉的图片, 会使学生对李白的浪漫主义写作特色有更深的体会。如果教师的朗读功底深厚的话, 也可以通过美读带领大家徜徉在文章的意境中。
(二) 静读
语文课, “过心”比“过耳”更为重要, 课堂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思考。有时候, “沉静”比活跃更为需要, 要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 就必须留有静读的机会和时间。静, 心静也, 不忙乱、不急功近利。在学生读的时候, 教师切不可随意干扰学生———“沉不住气”地打断、代替学生读并卖弄才智似的讲析, 这会使学生口塞、脑塞, 直听得天花乱坠、昏昏欲睡;抑或是, 读得不充分就急于让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以至于学生对文章只能雾里看花、朦朦胧胧。这样的课堂, 到底有几个疑问真正是学生自己生成的?究竟有几个观点是学生自己思考的呢?陆九渊曾说:“读书切忌在慌忙, 涵泳工夫兴味长。”只有在这种静读中, 学生的思维才能自由放飞, 个性解读才能产生,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那种紧锣密鼓的快速讨论, 是不太可能催生出深刻的认识、个性的理解的。所以, 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有目的、有层次、有步骤地读, 并且和学生一起读, 共同沉浸在解读和赏析中。这是多么惬意、多么幸福、多么令人陶醉的事情啊!
(三) 静思
为研而读, 以学助研, 就能够以研带读, 释疑解惑。同样读一本书, 有的人读后不甚了了, 有的人读后却很有收获, 原因就在于读书时是不是善于质疑和思考。在读书时, 只有积极开动脑筋, 知疑善思, 多思多想, 才能加深理解, 把书上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 没有了静思默想, 学生能发现问题、咀嚼品味、自读自悟、总结归纳吗?所以, 讨论和思考犹如“车之两轮, 鸟之双翼”, 必须比翼双飞。换个角度来看, 让学生保持适当的沉默, 便是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去主动学习。在沉默中, 他们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在沉默中, 他们可以静下来独自地思考;在沉默中, 他们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 更多需要的是“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一下”“大家先静静地想一想”, 而不是一味地“请大家开始讨论”。
(四) 静写
在读与思的基础上, 课堂上的动笔也是必需的。对此, 我们可以让学生们尝试着写点评、写读后感。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把读书感想、疑难问题随手批写在书中空白的地方, 以帮助理解, 深入思考。具体的形式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 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 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 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可以是完整的一篇文章, 也可以是一个片段。这些阅读者自身感受的笔录, 是品味鉴赏文章后或感性或理性的思考与总结, 体现着阅读者别样的眼光和情怀。
半神的拷问 篇8在21世纪初期麦迪尚未崛起之时,卡特是和湖人科比齐名的联盟当红小生。但八载过去以后,这两人却仿佛处于联盟版图的最两极——与科比大有希望冲击总冠军不同,卡特面临的是一条遥遥无期的重建之路。这位昔日威震天下的“加拿大飞人”缘何沦落到如此境地,他的未来又在何方?要说起卡特的现状,还得从他的球队处境说起。
东区王者交接
篮网总经理罗德·索恩当初在延揽卡特之时,所受到的好评可谓响彻联盟。原因很简单,当时篮网所花的筹码不过是一批角色球员和打不动了的莫宁,而卡特则是联盟数一数二的得分奇才。他超卓的运动能力也与基德擅长就地反击的武功路子颇为合拍。
但当时提出质疑之声的人不是没有,业界有人提出这样的看法:既然球队愿意吞下卡特的巨额合同,缘何之前却任由与基德颇为投契的运动型大前锋转投掘金?要知道,当初篮网作出此举的意图主要还是省钱,但坚持了没多久就放弃之前制定的体育方向,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了篮网管理层的短见。
他们除了思路不够清晰以外,对于联盟的现有格局也没有足够的认识和准备。很多篮网阵营的人想当然地认为,连续两年杀入总决赛足以让他们在孱弱的东区站稳脚跟,这其实是很幼稚的想法。2004-05赛季,半途罗致卡特的篮网纵然号称拥有联盟最好的外线三人组,却一直到了常规赛最后几天才顺利搭上末班车。由于他们在常规赛领头羊热火面前表现出足够强的抵抗力,外界也没有对这支组建半年的新团队有太多的微词。
但实际情况下,东区从那一刻起已经有强弱交班的迹象。刚刚从西海岸游抵佛罗里达的奥尼尔,于三年前的总决赛中兵不血刃地屠杀了篮网。由于鲨鱼虎威犹存的关系,卡特发现崭新的季后赛格局已经不是2001年他和艾弗森互相飙分就能掌控胜负那么简单,球队禁区缺少一位分担卡特重担的内线球员,这一点直到三年后的今天仍然没有解决。
在这期间,篮网不是没有过努力。他们寄予厚望的克里斯蒂奇在2006-07赛季初打出漂亮统计,大有与篮网三剑客并驾齐驱的态势。结果天公不作美,塞尔维亚人突遭重伤袭击,缺席整季之后再也没有找回此前的灵动之气。
可以说,2006-07赛季的这一变故,已经让篮网呈现强弩之末的感觉。他们这一次凭借经验在东区首轮淘汰多伦多猛龙,却因前场篮板被完爆,惨遭骑士队清盘回家。这轮季后赛为人诟病的可不止内线球员——照理来说,卡特作为尚处巅峰期的球队头号火力点,理应在面对詹姆斯时给予足够的进攻回应才对。这曾经是卡特在2001年东区半决赛面对艾弗森所做的,也是同龄的皮尔斯在今年季后赛达成的一项任务——这些老牌得分手有责任证明自己并没有这么快让位于2003届的后辈们。
但卡特缴出的答卷?很遗憾,仅仅场均19.7分而已,命中率更是达到惨不忍睹的35.4%,这与詹姆斯平均24.7分的表现几乎高下立判。可以说这轮季后赛有几层意义,它既象征着新旧两位顶级飞人的王权交替,也成为“基德-卡特”时代的季后赛落幕演出。在后来的岁月中,卡特再也没有呼吸到七场四胜制的紧张空气。
令人不解的续约
2006-07赛季之所以对卡特意义重大,原因还在于这是他的合同年。人们很想看看,随着卡特履行完他在多伦多签下的那笔巨额合同,那个曾经名震江湖的加拿大飞人是不是也会仅剩记忆的碎片。但卡特在没有在季后赛给出响亮回答之后,却与球队在休赛期签下一份长达5年,总值7800万的合同。
这个举动在业界引起了一片质疑之声。不说别的,仅仅是在一年后的今天,篮网已成为瞄准2010夏天的重建大买家之一,那么留着一个合同结束时至少已34岁的老将,难道仅仅是为了给年轻人做心灵导师的?很难想像当时的球队主将基德作何想法,这位21世纪初的篮网功臣,多年来一点点看着己队距离总冠军越来越远,这种失望不是带着卡特杰弗森们跑跑快攻就能挽回的,所以上个赛季中期基德最终逃离了新泽西。
可以说,篮网当时在卡特身上犯的错误,与今年奇才乃至昔日的热火都有异曲同工之处。他们过度相信当家球星健康状态下的威力,并在东区瞬息万变的大环境下依旧固步自封,认为自己还处在当年那个靠着几位外线球星就可以杀到总决赛的年代。2007年夏天凯尔特人不惜以重手组件三巨头并一举夺冠,实际上就是对这种旧思想旧风气的最有力回击。
但还别说,篮网在开赛初是有野心的,他们一方面认为卡特终究是联盟的一线明星,以球队外强中干的阵容杀到东区半决赛已经可以对球迷有所交代,另一方面则想当然认为,克里斯蒂奇能够从膝伤中顺利回归,篮网的建队方向没有错误,只是被伤病拖慢了一年而已。
在2007-08赛季开始时,篮网就遭遇了一些状况。首先,他们发现卡特的得分破坏力,乃至进攻欲望没有以往那么强烈了,接着就是不断的输球使得交易的流言不断萦绕在新泽西上空。也许是基德在联盟内名气太响的关系,两位同时被困扰于“一人球队”的联盟王者,科比和詹姆斯,先后表达了与这位老将携手作战的希望。这时候很少有人想到,基德身边的后场搭档就是生涯早期名气绝对不逊科比和詹姆斯的卡特,谁能从他身上看到一些与基德合作的享受?亦或有谁听过他认为自己的球队需要更好的言论?
很显然,这些答案都是否定的,而且很快卡特就不能再和基德一同打球了。
新泽西带头大哥
在2月份篮网转会流言最盛的那段时间,球队内部氛围非常诡异。尤其是基德,他告诉媒体实在受不了有些队友把比赛当成例行公事,毫无进取心地打球。当时很多业内人士猜测,基德说的就是卡特。这是因为,卡特多年来首次让出了队内得分王的位置,反倒是素来以配角身份亮相的杰弗森成为球队的头号进攻选项。
根据卡特的说法,他希望把更多心思放在比赛的其他方面,并且不计较自己的进攻戏份被杰弗森占据。但这个说法并没有让业界和篮网球迷太满意,人们还依稀记得,诺维斯基一度也有把当家花旦让于乔什·霍华德的想法,当时也是招致外界一阵口诛笔伐,最终诺维斯基依然掌控着小牛队的开火权。原因很简单:首先,什么料的球员就该承担什么责任,卡特的得分之连贯,比赛球路之丰富,都在杰弗森之上。换句话说,哪怕之前几季两人的进攻数据相差不远,卡特也是更能用得分来影响全队的那个人。如今他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就主动交枪,那是出于什么心态?
当时就有人凑趣说,乔丹球风足够全面了吧?以他连续数场干下三双的表现,要完成皮蓬的功能也是不在话下,但你几时见过乔丹跟皮蓬说,我们换一换角色来当?原本该做主将的球员跑去当副手,原本就是二当家材质的球员却顶上来主导进攻,这到底是出于谦冲为怀的团队本质,还是完全罔顾篮球规律自作主张的决定?
要知道,每支球队都有他们固定的搭配和开火次序。所谓球场默契度,说到底还是彼此之间能不能把自己的功能最大化。如果说卡特莫名其妙就认份做球队副手的话,一年前那笔合同还没执行一年就该被定性为是得不偿失。另外,人们也注意到,随着基德的年事渐高,篮网已经成为联盟最贫攻的球队之一,他们的进攻资源原本就有限,最有能力的那个还不愿意承担责任,这支球队的战绩能好到哪去?
好在,基德明星赛以后挂冠而去,大大地转移了人们对卡特,对给予卡特大合约的管理层质疑的视线。虽然有少数专家认为哈里斯的能力早已在基德之上,但篮网最终六年来首次失约季后赛,却没有招来太大的反响。一方面人们认为,季中大动的球队即使到了季后赛也很难有所作为,篮网的目标不能也不该放在眼下,另一方面则有杰弗森所说的因素,即基德思走的消息困扰了球队的每一个人,战绩不好的责任不该由其他球员来承担,其他就包括卡特。
我们现在没办法断言,篮网在2007-08赛季失败的罪魁祸首究竟是谁,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次失败加速了球队重建的步伐。他们在选秀日终于痛下决心换走了曾经寄予厚望的杰弗森,新泽西军团终于彻底成为卡特一个人的球队。
誓与球队共存亡
其实在杰弗森离队之前,卡特被换走的流言是非常响亮的,当时一度传闻篮网想用卡特交换斯泽比亚克的到期合同,但后来克里夫兰方面拒绝了这一提议。既然卡特走不了,但球队已经铁了心要在2010年前清仓,只好动用年纪更轻,市场诱惑力更大的杰弗森。因此我们与其说篮网是再三权衡之下作出弃杰保卡的举动,倒不如说卡特对于同样处在重建期的雄鹿队吸引力欠奉。
但请注意一点,杰弗森在被篮网交易之后,愤愤不平地对外界抱怨,说篮网在毫无预告的情况下就把他发配密尔沃基,这种缺乏尊重的做法让他很受伤。换句话说,篮网当初换走基德,其实很难说是主动交易还是被动交易,基德有要走的心思,哈里斯这个筹码又不错,篮网的举动做的妥当,人们更多地也只是从“老换新”来推敲出球队决心重建了。
但杰弗森不同,他们是十足的“主动”交易,再加上几乎就是冲着阿联未开发的天份和西蒙斯的到期合同而来。可以说在选秀日当天,他们才真正在多年来首鼠两端的摇摆中彻底选择了重建之路,这一步迈得坚实而迅速,也让卡特在队内的位置变得尴尬起来。
首先,卡特的年龄并不符合球队的建队周期,既然他们的目标是在2010年以后,现在就已有下滑迹象的卡特届时究竟能否对自由人带枪投靠有足够的吸引力?再者,卡特自己的职业生涯也在倒着数日子,眼看着差不多同期出道的凯尔特人三巨头,乃至后进生詹姆斯和韦德们先后在团队荣誉上有所成就,卡特是否真的有足够耐心带队在每个晚上经历输球的痛苦滋味?
对此,卡特给出的回答倒很正面。他说比起率领一支球队冲击冠军,带着年轻队伍慢慢成长起来也是一种乐趣。我们姑且不说这里头有多少场面话的成份,但设想篮网方面真的决定按兵不动,并把卡特留到剩余价值消失殆尽的那一刻,历史将如何评价这位2000年全明星赛让全美乃至世界为之震惊的球员?
要知道,如果他不但没有三巨头那样的美好结局,甚至连艾弗森一般的转队以求契机的企图心都无从展现,很难说除了那些真的从他身上学到什么的篮网新人们,还会有其他人会发自内心地给予他正面的评价,糟糕的结尾当然是1998届新人王的一种悲哀。除非,他能够做到自己拯救自己。
新赛季仅存的曙光
在媒体圈的各路前瞻中,篮网预测逃不出东区倒数三名。ESPN专家霍林格甚至认为,篮网上赛季的胜场数就是有水分的,他们在比分接近的比赛中赢得了太多胜场,但运气不可能在第二年眷顾同样的球队。
但人们对于卡特的评价还算乐观。原因之一,是这支球队的进攻选项确实太少了,全队除了卡特外,没有任何一位球员在职业生涯的某个赛季场均得分超过15分。换言之,只要卡特能够保持健康状态,这一回他想推脱得分箭头的责任都没得推脱,回到2006-07赛季的场均25分左右是起码的要求。
这一点,也得到了不少业内人士的认可。在ESPN作出的一项纯数据排名中,卡特于得分后卫中的地位仅次于联盟当红的进攻人材科比和艾弗森,与两位新兴的领军人物乔·约翰逊和伊戈达拉差相弗几。也就是说,单论数据的全面性,卡特仍在自己位置前5的行列,他上赛季也是联盟仅有的三位打出“20+5+5”的球员(另外两位是科比和詹姆斯)。
由于进攻选项的减少和原本的数据底子还算好看,卡特有希望在上赛季渐趋全面的比赛答卷中更进一步,做到兼顾得分重任和赛场覆盖面。千万不要低估此举的意义,如果他能够通过出色的赛场表现率领篮网多赢几场球,一来是告诉人们,自己在这支球队已尽全力,输赢更多是因为球队天生贫血无可奈何,球迷不会满意上赛季战绩平平进攻也是毫无亮点的卡特,却会给球队战绩糟糕赛场表现却有回温的卡特足够的掌声。这是因为有的时候不但比赛要看比分,还得看场面,看球星的努力程度。
二来不用说,自然是给自己留足后路,如果他能证明自己的身手保养得很好,巅峰期会比想象中的强,并不排除一些更好的球队上门问价。而且只要卡特能如愿转会,他理应投奔一支更好的球队——因为不会有什么队伍比篮网更糟了(更糟的那些球队要他也没什么用)。
“我的队服上写着是新泽西,我会干好自己的工作。”日前卡特在面对新泽西当地媒体时这样信誓旦旦地说道。但以私心来说,笔者并不认为他有必要有如此强烈的归属感,这是一支与他未来方向大相径庭的球队。他要努力打球,更多是为了拯救自己的职业生涯,也是为了对得起那些曾经为他尽情喝彩的热情拥趸。半人半神回归人间的世界已然不远,但新泽西仍有为他尽力护航的人。
卡特改打小前锋
在早期的职业生涯中,卡特一直打的是小前锋位置,而非最近几年的得分后卫。这点从全明星的投票风向上也能够看起来,卡特当时一直都是以东区的前锋身份入选明星赛的。这一方面是因为球队需要他十足的爆发力来冲锋陷阵,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猛龙队另一位最好的摇摆人皮特森更偏向后卫球路,擅长投篮的他冲击力远远不及卡特。
但从来到篮网的第一天起,杰弗森就是球队当仁不让的首发小前锋。他的控球没有卡特那么好,放在对小技术要求没有那么高的锋线是应该的,而且后者的传球眼光也还算独到,去打得分后卫也没什么不妥,在非控卫球员中的助攻仅次于詹姆斯、科比和乔·约翰逊。
只不过,在杰弗森离队之后,卡特必须好好考虑重返锋线位置了。就在ESPN给出的赛季前瞻中,小前锋位置被认为是球队的最大软肋。他们在连续失去杰弗森和纳克巴以后,只能靠上赛季在各自球队扮演替补的西蒙斯和海耶斯来充充场面,这两人偏偏做前锋没有前锋的样子,突破能力非常糟糕,再加上他们的控球又不是后卫等级,三号位的选择令弗兰克大感头疼。
对此业界甚至建议说,还是赶紧让冲击力不错的二轮新秀罗伯茨适应职业赛场,好顶替两位不堪大用的前辈。倘若如此,出身得分后卫的罗伯茨恐怕还是担任老本行角色,卡特则成为实际意义上的小前锋,这样做无论效果如何,至少能让篮网队派出他们最好的五名球员来出战比赛。
如果卡特果真转型,一个对他来说不错的消息就是他在上赛季适度减少了三分出手的比例。这位原本就被诟病为没有充份利用身体素质,太过依赖于在外线投篮的顶级摇摆人,若能再增加一点突破得分的比例,会对他打好小前锋位置大有帮助。
【有关“神”的成语】推荐阅读:
学习有关的成语05-28
春节有关的成语01-11
与感情有关的成语05-24
和春天有关的成语07-06
有关赞美春天的成语10-21
有关马的成语故事11-29
与雪有关的成语有诗句12-15
常见与动物有关成语及解释04-26
秘书工作有关“三国”的180个成语03-31
与三国演义人物、故事有关的成语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