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您所在位置:首页 > 本科教学 > 谈谈本科毕业设计(四)(五)—毕设的评价和管理

谈谈本科毕业设计(四)(五)—毕设的评价和管理

2017-11-09来源: 本科教学办公室浏览次数:

四、张冠李戴,还有千篇一律——本科毕设的评价

本科毕设的评价目前就是论文评语,这样是否合适?仍然从定位出发,本科毕设要对毕业要求进行支撑,评价自然应该是对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的评价,是对学生在这些指标点上达到程度的评价。显然地,把学术论文的相关评价照搬过来,有些张冠李戴了。

硕士和博士论文的评语,往往保持四段范式。第一段评价选题,第二段评价工作、论文写作和创新性,第三段肯定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第四段给出结论,建议授予学位。本科毕设照此执行却又不妥,毕设选题是限定时间的限定训练,能够完成毕业要求支撑的就是合适的,无需关注是否前沿,而且毕设选题是经过审核的,已经确认是合适的。第二段,学位论文关注创新性,要基于相关工作才能确定,自然对工作进行描述和评价,而本科有创新意识已经足够,做什么只是毕业要求达成的载体,倒是应该合并第三段,描述工作和论文情况,重点针对毕业要求指标点达到的程度进行评价。第四段更应该修改,哪位本科生的毕设论文通过就可以拿到学位了?毕设是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同样的,自身通过与否,程度如何,打个分就行了。

现在的评语不仅照搬了学术论文的构架,有些还千篇一律。其实,类似并非完全不对,毕竟毕设的要求是一致的。但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表现,给出相应的描述和评价,一个试卷还有详细的批改痕迹呢,毕设总不好简单地给个优良中差。

什么样的评价合适呢?本科毕设可以这样构建评价体系:导师给分占比60%(平时20%,最终40%),软硬件验收占比10%,论文和答辩占比30%,其中导师的得分可以包括过程化和终期评分,比如每周要求学生提交工作报告,导师对学生本周工作进行评分,这些可以占比20%;这可以把评价具体到小的时间段,更容易针对实际的情况掌握,并可以给导师和学生以提示,及时推动工作进展。毕竟毕设支撑指标点中,对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和沟通能力、文献检索和工具使用等,仅就毕设论文的结果来评判并不全面。同时,本科毕设评价也不是单纯地水平性评价,或者是仅对论文的评价,而是对学生完成毕设,达到毕业要求的评价,加入过程化评价,有利用引导和激励学生努力工作,提高水平。

五、过程体现关爱,结果保证质量——本科毕设的管理

本科毕设(论文)是本科的最后一个教学活动,这就意味着其结果具有特殊意义:毕设没有通过,就意味着没有学位。学生已经辛苦了四年,毕设是否应该放过呢?

当然,大家都知道应该严肃质量。至于说,课程都通过了,毕设可以放松一些吗!其实,就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来讲,它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外部认可,经过评估,认为所有合格毕业生在目前和可以预见的将来,都将达到标准之上。毕设,是课程体系的一部分,没有特殊性,没有通过,等同于某一课程没有通过,就应该无法合格毕业。而且,毕设集中体现了学生运用深入的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能力,是比任何一门课都重要的课程,更是没有通融的可能。

实际中,如果毕设的通过与否成为困扰导师、学生和管理部门的一大难题,更多的问题不是结论本身,而是过程管理。如果对全体学生负责,对学生自身的培养负责,对专业的发展负责,质量问题不能含糊,关爱绝不是没有原则的“溺爱”和“放纵”。对学生的关爱,更多地应该体现在“过程”之中。毕设一般要有一学期左右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中,与合格标准的差距绝不是一天造就的,一日一日的放松,差距地不断累积,才造成了最终问题的无法收拾。在毕设的环节中,几乎实现了导师学生一对一的配置,导师应该可以对学生状况进行全面跟踪,更应该将关爱落到实处。关爱学生,是过程中不断的关心和引导,是在于尽心尽力,及时反应,给予大家机会;严肃质量,不在于最终放翻多少人,而是以质量为主导,过程中不断纠偏,及时发现问题,督促解决问题。教学管理、学生工作、导师,学生是否做到了该做的,是需要过程中不断反省的问题。

过程体现关爱,结果保证质量。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为了更好的完成过程管理,可以通过合理的评价体系设置,将毕设过程评价纳入考核内容,作为最终评价的一部分;可以利用信息化工具,搭建网络平台,通过学生定期的工作报告和导师评价,将毕设过程具体化。对于毕设中的问题,应该做到及时发现,合理分析,及时解决。教学管理和导师,不保证学生的毕设一定能够通过,但会尽到最大的可能帮助学生达到要求;学生要借毕设的机会,真正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全面达标,做合格的毕业生。

  • 上一篇文章: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公布有关企业支持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申报指南(2017 年第二批)的函
  • 下一篇文章:转发:“关于开展第一届教育部兵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优秀教材评选的通知”
  • 返回顶部